■ 阅卷老师看高考之四
历史:应查找弱点强化重点
距高考还有20余天,这段时间对历史复习来说是难得的黄金时间,遗忘的角落需要重新整理,难点、热点、重点需要思考回顾,方法和技巧需要通过练习来强化和领会。如何做好这一阶段的复习呢?我认为,要讲求策略和层次。
适度紧张是学习的动力
随着高考的临近,大部分考生都会在心态上发生微妙的变化,感觉自己变得什么也不会了。为此信心发生动摇,进一步害怕考试。
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,考生应该注意两点:首先经常排查自己的知识体系,确立自信。其次,以繁忙挤掉胆怯。适度的紧张是学习的动力,是必需的,过度的紧张则是本阶段的大敌,需要以勇气和办法来战胜。
查漏补缺,强化重点
高考要求学生必须有一定的知识面,要掌握基本知识,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,并能与实际结合恰当运用,具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。
我认为,眼下应该从两方面着手: 一是比照《考试说明》排查知识体系,查缺补漏,强化重点,细化难点。二十多天中,至少要排查深化两次。二是通过强化练习,查找弱点。发现弱点后,及时顺藤摸瓜,铺开知识面,解开疙瘩,强化效果。做一套卷子哪怕发现一处弱点也是大收获。
合理分配时间
高考要求考生必须能准确表达意图,合理安排时间,做到做题程序的科学化合理化,最终达到分数的最大化。
首先是试卷的规范化。做到题目问什么,考生就答什么,而做到规范化,则需要专门强化训练。 第二是做题的程序化。做选择题时,最重要的是注意排除法的运用,正选不奏效时排除法非常有效。做非选择题时,首先要读题,然后带着问题读材料,最后整理材料作答,作答时注意卷面。最后是合理安排时间。做题过半时看一下时间,做到早布局,合理分配时间。
总之,最后阶段最重要的是调整好心态,其次是优化做题程序,在此基础上尽情地充实知识。这样就一定能够发挥较高的水平。
记者 徐玉芹 整理